栏目导航
  战争概览(2572)
  战争简介(0)
  战争背景(1990)
  军事对比(582)
  战争历程(0)
  第一阶段(0)
  第二阶段(0)
  第三阶段(0)
  重要战役(179)
  平壤之战(8)
  黄海海战(57)
  旅顺口之战(54)
  威海卫之战(24)
  辽东之战(36)
  甲午人物(3940)
  邓世昌(309)
  李鸿章(2922)
  明治天皇(122)
  伊藤博文(384)
  左宝贵(64)
  丁汝昌(109)
  刘步蟾(30)
  历史研究(1806)
  图书专著(66)
  期刊论文(629)
  会议论文(61)
  学位论文(83)
  报纸文献(967)
  史料集锦(61)
  珍贵图片(7)
  影像资料(54)
  报纸文献(0)
《洋务运动之留美幼童》创作手记
作者:方瑞  年份:2008-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留美幼童 洋务运动 创作手记 重大历史题材 红头文件 美术创作 文化部 记录片 
描述:,120位幼童居然有70%的都来自广东。基于这样的印象,作为一名广东画家,我更加认定了这个题材作为自己的创作方向。
《洋务运动与西学东渐》序
作者:王炳照  年份:2009-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洋务教育 西学东渐 维新教育 
描述:中国经济和科技均曾领先世界,但在近代落伍了。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人被迫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教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部分人士的艰难选择。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案例
作者:郎文涛  年份:2006-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课程整合 中学 历史教学 信息技术 
描述:《洋务运动》教学设计案例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作者:陈静  年份:2013-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洋务运动 电子白板 教学设计 学生学习 洋务派 清政府 组织学 治疗方案 生生互动 教学网页 
描述:白板的可再生资源特点,加工学生学习中的动态学习成果,帮助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从而认识当时中国制度的落后,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洋务运动》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作者:谢云洁  年份:2009-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教师教学水平 素质教育 洋务运动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中小学教育 考试成绩 毕业生工作 教育创新 
描述:大学毕业生工作不好找,很大一部分原因不在大学而在中小学。在首届河南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与实践论坛上,一位资深教育专家的话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中小学教育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基本素质的养成大多在中
《洋务运动》(教案)
作者:黄建初  年份:1983-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洋务运动 洋务派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外国侵略者 总理衙门 清政府 半殖民地化 李鸿章 
描述:工业简表》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腐朽的
《明治维新史》读后
作者:山河  年份:1992-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书评 双百方针 日本研究 促进作用 活跃学术 大久保利通 主要内容 近代史 西博尔德 明治政府 
描述:为了进一步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推动日本研究的健康发展,我们选登了这篇以“求疵”为主要内容的书评,望此能为改变以往书评多片面“拔高”而很少批评的状况起一点促进作用。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作者:秦呈思  年份:1985-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日本明治维新 十九世纪 德川幕府 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 民族危机 日本社会 统治 主要内容 封建残余 
描述: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的强国,伹又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二、重点、难点重点:武装倒幕和明洽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性质。难点:明治维新的性质。三、教学用具《十九世纪中期的日本》放大挂图。四、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上学期我们讲过古代日本,其中提到幕府统治,同学们是否还记得什么叫幕府统治?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是在什么时候?(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小结,导入新课)由于封建混战的频繁,地方上逐渐形成势力强大的武士集团。武士首领将军的政厅叫
《日本明治维新》教材分析
作者:陆静  年份:1999-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教材分析 日本明治维新 下级武士 资产阶级革命 发展资本主义 明治政府 资产阶级化 资产阶级改革 金银比价 封建领主 
描述:《日本明治维新》教材分析
《方正古隶简体》]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作者:张毅  年份:2012-01-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中,洋务派把“中学”和“西学”的关系解释为“体”与“用”的关系、“道”与“器”的关系、“本”与“末”的关系,“主”与“辅”的关系,进而提出了两者的相对价值,即“中学”具有精神价值,“西学”具有物质价值;同时提出了两者的不同功能,即“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